近年来,灵武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央、自治区、银川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,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,着力完善重才惜才政策环境,积极打造引才用才创新载体,不断优化爱才助才服务体系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。
多渠道引才,提升人才“聚”的速度
紧扣产业链建强人才链。积极引导畜牧养殖、再生资源、现代纺织、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,不断引进、培养、集聚人才资源。加大重点项目和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力度,柔性引进区内外知名专家、教授助力组建“灵武长枣研究院”、“宁夏灵恒再制造产业研究院”,深化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、天津科技大学、宁夏大学等30余所院校合作,组建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联盟,成立羊绒纺织产业等5个专家服务团。依托科研圈构筑人才圈。出台《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(试行)》,明确指出,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,在科研立项、成果转化、参评重大奖项、创新创业等方面,与灵武籍人才享有同等待遇。调整下派科技特派员167名,选派9名科技特派员作为“三区人才”到14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。建立高新技术企业、“小巨人”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后备库,梳理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25家,申报科技项目46项,争取上级资金1875.25万元。引导瑞银金属、万殷机械、昊王米业与浙江大学、青岛理工大学、宁夏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建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中心3个,推动项目研究、技术研发,在产学研合作中培养和锻炼科技创新人才。
多举措育才,提升人才“量”的高度
依托重点项目培育产业人才。以项目推进为抓手,申报实施“灵武市奶产业黄金带优势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育”等20余个自治区、银川市人才项目,实施“灵武白芨滩沙产业发展人才小高地”、“灵武长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人才引进项目”等80余个市本级人才项目。2021年上半年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宁夏大学专家教授举办“灵武市特色瓜菜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与座谈会”“灵武市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”等高素质农民培育、专业技术人员、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0场次,培训人数1500余人。强化人才专业能力提升。统筹推进农业、住建、人社、教育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训,为灵武市经济社会发展锻造可用之才。创新举办灵武市首届高端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、“灵州杯”建筑工人技能大赛、“灵隆杯.金牌物业”服务技能竞赛,灵武市第三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,全市109家企业720余名职工参赛,有效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综合素质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作用,树立“学校配套、基地培养”工作思路,开设畜牧养殖、畜牧兽医产业发展急需专业,在“3+2”中高职联合办学、畜牧兽医专业共建、师资交流培训、高职扩招等方面开展人才全方位培育,不断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。搭建人才成长平台。高效推动我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宁夏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建立校地合作关系,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、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宁夏国斌亚琦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宁夏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天津工业大学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2021年成功挂牌宁夏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、西农大资环学院实训基地等6个科研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,进一步引导急需紧缺人才向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集聚,促成一批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落地灵武。
多载体留才,注入发展“智”的浓度
优中选才,强化人才政策保障。制定下发《灵武市实施人才强市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(暂行)》《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(试行)》,市财政每年设立5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,用于落实人才优惠政策、优厚待遇和人才项目的实施。研究制定《灵武市人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充分发挥人才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、引进、激励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作用。建立党政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,23名市级领导联系69名专家人才,助力各类人才在灵武建功立业。有效用才,发挥人才智库作用。成立由中国工程院李德群院士等10多个学科、45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,起草制定《灵武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细则》,重点明确咨询专家以才资政、以才启智、以才育产等职责,最大限度提高人才使用效应。评选上海交通大学朱建国教授、宁夏大学吴斌涛教授等灵武籍优秀在外人才为“灵武才俊”,改进和完善“假日专家”“候鸟专家”“周末工程师”等柔性引才机制。聚焦服务,提升人才归属感。对报经银川市认定的五类高精尖缺人才,严格落实生活补贴、创新创业等实施细则,2021年兑现获评2018、2019年度13名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生活补贴和9名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培养经费85.7万元。组织21名高精尖缺人才开展2021年体检工作,并做好政策落实、咨询等工作。筛选申报2021年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19人、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培养人选4人、第十七批“基层之星”研修人员3人、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7人,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人。